Thursday, 26 December 2024

職業的變遷

會計上有固定成本和變動成本,工資是那種呢?
在成本會計中,生産某個産品需要多少人來做工作、要花多少給這些工人;那就是變動成本。變動成本的優勢是需要多少花多少,不耽誤生產。

公司生意差,要減人手裁员,補償金付一下就減少人员,這樣员工工資仍然是變動成本。

工會與公司談判,不讓解僱,人员費用轉為固定成本。固定成本吃掉公司的利潤,令財務惡化。談判結果员工減薪了,公司的固定成本就不用增加那麼多,但還是有所增加。

員工的成本並非完全變動,只能是半可變動的,彈性低。減薪而不裁員對勞資雙方的平衡點是 :減薪的總額=原本計劃要裁掉的人的總工資。工會保所有人的飯碗,就是分攤損失。此方法是保全,但是對公司來說是有缺點的:
1 彈性很低,公司不可能随时随地跟據經營状况去再谈判。固定成本仍然較高,當生意向波動時,財務壓力馬上飈升。
2 工作量減少了人手還是那麼多,形成一批擁員,無所事事。
3 員工是個相對固定的成本外,工資亦會隨通脹提高,成本會不断增加。當生意好的時候,招工難,工資亦會上漲。

以機器替代人
公司可以考慮用機器替代人力,減少對员工的依賴,降低员工成本。但公司必須有一定的資金來投資機器設備,這些投資需然是資產但將來必然是要淘汰的,慢慢以折舊的形式消化。

折舊的概念是把投資金額分攤到很多年去,每年的份額就納入為成本減扣盈利。於是公司的機器成本就相對穩定、可控。好在當初一早投資了,折舊不影響營運現金流的,不對企業資金管理帶來麻煩。

若公司向金融機構借款或向供應商租賃,分期支付資產,對日常經營現金流就會帶來影響。

對於用不著的設備,公司可以將其出售,取回殘值的現金。相對地,裁員時公司還要支付遣散費,增加現金流出。

如何避免裁員時的困擾? 
公司如果能抑制工會、以臨時合約用人、把工作批給自顧人員,減少員工討價還價的能力,讓公司可以隨心所欲地調整人員数量豈不是件大好事?。這招看似贏麻了,但上市公司被暴光後形像會大受打擊,但奇怪的是他們的股價卻未有受到影響,看來市場不太在乎企業對待員工是否道德。

現在歐美國家已經發展出龐大的散工經濟Gig economy ,這種形式由快遞、銷售、保潔、等工作擴展到護理服務、教學、法務等各個方面。

科技進步讓企業更容易推動散工文化,環球經濟疲弱又加速企業減少全職員工。在美國短期合同工佔員工總數的五分一;合約員工佔比亦持續上升(見下圖)。

社會的變遷
2024年美國碼頭工人贏了,他們加了工資,並禁止碼頭投入自動化設施。德國大眾汽車的員工抱團取暖,降薪和去獎金以保住職位。企業追求用人的彈性,把人工成本推向變動成本去。勞資雙方的搏奕沒完沒了,兩者的關係只著重合約條款,公司看上去佔了上風,但失去了忠誠的員工。

Monday, 23 December 2024

長期投資的挑戰

 投資市場有個熱門話題“Tina”,可Tina 並非女孩名字而是 There Is No Alternative to equities 的縮寫,意思是指在投資産品上除了美股你別無選擇。這個說法引起不少討論與辯駁,值得分析。


金融數理但凡有利息的都是基於複利息的概念,例如存款、貸款、按揭、權期定價模型等等...莫不是以複利為本。

複利的計算公式如下:

未來價值 = 現在價值 * (1+利率)^年期

於是:

隱含利率 = (未來值/現值)^(1/年期) - 1

這個方法非常簡便,只雖要有初始的價值、終值和年期,便可以推算出利率,本文稱之為複式增長率。


以下是使用的實例來做說明:

1  在1994年投資$100於標普500指數,到2022年的價值、28年的時間,可以計算出複式增長率=9.84%。 

2  利用複式增長率制作出複式增長曲線 (紫色線),這條拋物形曲綫穿越了大大小小的周期波浪。

3  計算根誤差方RMSE,誤差值越少說明該投資産越接近複式增長概念。




2006至2024年的18年時間,美國消費物價指數的複式增長率是2.51%,我國的是2.16%。


美股納指100的ETF, QQQ, 複式增長率是14.68%,非常驚人! 標普500ETF, SPY,  是8.17%,亦很不錯。兩者都絕對跑贏通脹一大截,投資者穫得好的回報。以上兩個ETF的計算未計入派股息,美股指數有包含股息的總回報,一Total Return 簡稱TR, 的指數。納指TR 的18年複式增長率高達15.79%,標普TR 是10.33%。


巴非特被譽為價值投資的大神,持股時間長,把他的巴郡(Berkshire BRK.B) 納入分析做比較是很有趣的事。巴郡在25年的長期複式增長率是10.77%,優於標普500,而近10年則稍遜;巴郡是不派息的,因此其股價已是total return總回報。


由於滬深三百的ETF 出現較晚,唯有直接採用滬深三百指數來做比較。18年滬深三百的複式增長率是4.01%,只略高於CPI 複式增長率1.85%,回報並不高。滬深300在近10年的回報率轉差。香港股票市場上的 2823,是A50 ETF,其複式增長率更低,只有1.40%, 竟然跑輸通脹! 恆指就更不堪提了。這樣的回報真讓投資者傷心。中港股市仍未有提供完整的總回報的指數。


同期黃金的複式增長率是8.08%,緊貼S&P500。


債券方面,現在選擇一個美國Pimco 公司的環球債券基金(Global Bond Fund )來做比較,採用它是因為其規模大,成立於1998年歷史悠久,客戶廣泛。這裡選用的是不派息的一種,所持債券派息全部再投入到基金裡去,所以回報就是總回報。同期這個債券基金的複式增長率是3.26%,高過美國CPI 0.75%。雖然淨增長率不高,但仍然勝於滬深三百和A50。



總結

1  美股與黃金比較符合複式增長的模式,增長率均好過通脹。


2  中港指數的增長率很低,就連打贏通脹都很吃力。不計算RMSE 亦可以理解中港股指數都不符合複式增長模式,可以說他們都不適合作長期持有,反而應該注意波動走勢來穫利。如何改變中港股的投資價值是必須面對的問題。


3  投資債券的風險不能輕視,因為一旦借方違約,有可能造成100%損失。雖然債券基金分散了風險,但費用高,最後複式增長緩慢,吸引力低。


4  意想不到的是沒有派息的黃金,竟然可以做出可觀的複式增長率。黃金打破了美股的Tina走向了Tara, There Are Reasonable Alternatives, “替代的方案還是有的”,雖然不能完勝。至於黃金以外,還有其他投資産品有複式增長特質嗎?這需要繼續探索。


各種産品通過複式增長率的分析,簡單快捷,而且符合金融業的邏輯思維。複式增長是追求長期投資回報的最強武器。



注1: RMSE 的計算公式   RMSE = sqrt [(Σ(Pi – Oi)²) / n]

注2: Pimco 公司的環球債券基金  https://www.pimco.com/hk/en/investments/gis/global-bond-fund/e-usd-accumulation

Wednesday, 18 December 2024

微策略 MicroStrategy 的泡泡

 微策略$Microstrategy(MSTR)$ 持有439,000個比特幣(BTC),現價約$104,500。平均購買成本每個BTC $61,725,浮盈就有73%。本身是一家軟件公司,但後來卻不斷購入比特幣。2024年買入 249,850個BTC, 2023年買入 56,650個, 2022年買入 8,109個, 2021年買入 53,921個, 2020年買入 70,470個, 可見今年是瘋狂的掃貨! 現在其持有的BTC 市值高達$45.9b,然而其股價總市值卻竟然有$92.6b。


公司的最近四季營收是$500m ($0.5b),行業的市銷率是4.9、納斯達克100 的市銷率是6.5,采寬松原則便用PS =6.5 來估算MicroStrategy 本業的市值: $0.5b * 6.5 =$3.25b。

合成市值 = 本業市值 + 持幣市值 = $3.25b + $45.9b =$49.15b


合成後微策略的合理市值fair cap是$49.15b,而股價市值market cap 卻是$92.6b;這差額$43.45b的溢價反映出該股股價已經過高。現在股價$386,合理股價則是$202! 或者換一個角度,投資者對微策略手上的BTC 預期是每個將可以升至$203,500以上,有翻一倍上去的空間。市場真有這個信心?


公司本業的收入已變得微不足道,妥妥的比特幣存儲公司了,而目前的股價水份非常大,因此在11月尾,美國的香櫞研究公司就出手沽空微策略,令股價由最高位$543 下滑到$338 後才企穩。


微策略是如何籌集資金來買比特幣的呢? 就是通過發新股,發債而且大多是低息甚至零息的可換股債券來吸納平價資金。這是如此公開的空手套白狼招式!微策略不斷加碼BTC,也不斷增加股份數量,現在每股持有0.0018 個比特幣;如果計入將來可換股債券的換入效果,股數增加,每股將持有0.00157 個比特幣,每股持有BTC 的價值將只有$164,離股價很遠。


有兩個事件推動微策略的股價: MicroStrategy 被納入Nasdaq 100成份股中,12月23日起生效,刺激股價再上一層樓。同時美國財務會計標准委員會(FASB)已同意於今年12月15日起接受數字資産包 (digital asset) 括虛擬貨幣以公允值入帳。一直以來數字資料都要按期內最低價作參考,成本高於此就要計提損失;新的規例下松綁了,數字資產就有可能有增值入帳。這樣對持有數字資產的企業帳很有利。微策略順勢推升。


這兩個推升力度都是短期的,而且影響力已結束。微策略的股價長期來看主要受比特幣的左右,這是無容置疑的。無論如何,目前MSTR 股價已完全、甚或過份反映特朗普政策可能推高BTC的價格,下跌空間巨大。微策略需要不斷在高位購入比特幣的托市行為來維持其公司股價。11月入貨134,480個比特幣, 12月至15日入貨52,000個。MSTR的音樂還未仃止。


下圖是MSTR 的股價,副圖是MSTR*1000 / BTC 的比率。最新的情況是MSTR 的股價約為0.00364個比特幣現價,而實際持有是0.0018個。今年初股價約為0.00155個比特幣,當時實際持有0.0015個。可見泡沫的形成。



Monday, 16 December 2024

美國AI 芯片的博奕

 Boardcom (AVGO) 博通的第三季業績給市場一個新的刺激,一個季度營業收入大升51%,全年up 44%! 全年營收$51.6b,,其中AI 收入$12.2b,增長220%,他們的ASIC ai 芯片出貨快速成長! 博通沒有公開他的ai 客戶,市場上傳出的是谷歌母公司Alphabet 和Meta  (以前叫Facebook)。


英偉達(NVDA)呢?最新一個季度Data Centre 收入就有$30.77b,最近四個季度合計是$98b。也就是說博通在ai 的收入大概是英偉達的12.5%。


AMD (AMD) 最新一季的ai 收入是$3.5b,最近四季ai 收入是$10.8b;AMD 預期第四季將會達到$5b,但股票市場對此反應麻麻,認為其成長太慢了。$3.5 vs $30.77,AMD 是英偉達的11%。亞馬遜(AMZN)曾對AMD 的ai 芯片甚感興趣,但後來因為客戶需求不足而放棄加入其雲系統中,很是可惜。亞馬遜正在採有自研ai芯片Trainium 開發AI 超級電腦。


Intel (INTC)英特爾推出的ai 芯片Gaudi 第一代基本上黃了,九月推出兩款新品Xeon 6 CPU 和Gaudi 3 AI 加速器,暫時還未有在營銷上的進一步消息。


就這三家以最近四季的業績做比較,英偉達$98b,博通$12.2b,AMD $10.8b ,合計$121b。英偉達佔81%!在大模型的芯片市場,客戶仍然依賴Nvidia,未有大力選擇AMD 來制衡他。沒有用上Nvidia 的基本上是有自己一套的設計思路,以ASIC 特殊應用芯片來實現。 


博通提供ASIC 芯片設計平台,用戶在上面畫好自己的電路,博通就拿去台積電以3nm技術生産。博通的那個平台當然是俱備ai 芯片所需的各種單元,使客戶能較快完成任務。墨7(Mag 7) 雖然都是巨企,但畢竟不是芯片行業的企業,利用ASIC 入手便可以拉近與NVIDIA, AMD 等芯片廠的競爭力。博通還在努力明年要推出新的ASIC 平台提升戰力。


博通的ASIC AI 方案是大模型玩家擺脫英偉達的一個方法。三家企業比較:

 


博通是個另類殺手,這個殺手不便宜。投資者要量力而為。英偉達能保持如此高的利潤率,足証其龍頭實力,博通仍未能撼動其江湖地位。

2024年至今股價走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