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24 June 2022

碧桂園的財務狀況評估

 碧桂園(2007.HK)在2021年的年報所列的有息負債,一年內到期的¥790億,長期的¥2,389億,合共¥3,179億元。下表分列各類負債的金額。



去年未持有現金¥1,469億元。


應付款減去應收款的淨欠額為¥1,438億元。


2021年「經營活動+投資活動」的現金淨額是¥477億元。現在2022年銷售收入大跌約50%,今年産生現金淨額可能只有¥248億元,還需要支付利息和交稅,顯然不足以支付到期的流動負債。公司必須動用手頭現金來清付一年內到期的有息負債,或發新債填舊債。今年碧桂園至今只發行了5億元人民幣債券,可謂杯水車薪。


下表是一個簡化版的現金流報表,列出過去兩年的情況並對2022年現金流作推測。2022年A的情況是銀行不願意向碧桂園借出新債把債務滾下去,這是最惡劣的情況。2022年B是假設銀行不抽貨貸,到期的欠款全數續貸,這是最樂觀的情況。



若今年不再發新債而銀行亦不合作,推測手頭上的現金將會降至¥560元。也就是說,假如目前經營環境無法改善,手頭現金是撐不過兩年的。如果銀行合作,手頭現金可以保持1,200億。現實中,碧桂園需要像過去兩年一樣逐步減少銀行貸款,所以大概情況是在A與B之間。


以上分析仍未考慮營運上的應付賬¥1,438億的問題。


碧桂園的負債有多高?2021年短期負債有¥790億,經營利潤卻只有是¥603億是短債的76%。總債務¥3,179億,是經營利潤的5.3倍。自身造血不足以清還一年內到期的債務,必須要靠融資和儲備。碧桂園要降低負債水平只能是一個緩慢的過程,而銷售必須跟上!




結論

1 碧桂園的最大債主是銀行,命之所懸也。


2 碧桂園三千億的負債是去年利潤的5.3倍。若業績不改善,無法發債,資金鏈將會非常緊張,財政局面便會越趨近A的預測。


3 關注未來碧桂園上半年的業績公佈,特別是其現金水平,現金就是碧桂園信用的錨。 倘若現金水平大幅下降,倒塌的風險便會颷升,碧桂園必須盡力保持現金水平以待房地産市場好轉。


4 疫情緩和或有助提振銷售,5月份的銷售巳有所回升,但與過去三年同比都是腰斬了,情況未明朗。


5 2020及2021年末的的現金與應付賬淨額非常接近,也許可以把現金看成是來自無息的上游應付欠款。必須化解對上游企業的支付,避免爆雷。在有息負債與無息負債之間,碧桂園需要有分寸。


現在就看碧桂園如何運籌帷幄化解風險。


2022年現金流預測說明

a 股息的計算是2021年末期息的支付,並假設2022年不派中期息,以減少現金支出。

b 設定償還銀行貸款金額為流動銀行負債644億,實際上企業日常資金週轉,其金額會更高。

c 假設沒有股權融資。

d 經營及投資現金流取2021年的一半,這是基於今年銷售收入將減半的預期。


Wednesday 1 June 2022

對冲房地産債券違約風險的工具

 世茂(600823,813.HK)建議推遲一只原訂5月22日到期的5億元人民幣債券,延遲一年才償還本金。世茂認為不屬違約,並會與債權人相討。世茂近期巳尋求推遲償還多筆貸款。


世茂有一只明年5月到期的人民幣債券,債息4.15,就是一年後到期的,現價是¥47.7(5月31日)。價格已很低,但債價的高低與債息相關,究竟這只債的風險有多高?如何規避其風險呢?





 


第一步:計算違約機會率


D 違約率

L 違約下的損失率

R 無風險利率


一年到期的債券公式:

債券現價=100 *(1 - D*L)/(1+R)

由於內房債台高築,銷售大跌,公司的資産淨值所餘無幾。假設違約後公司清盤,債券持有人最終只能收回小量資産,假設投資債券損失率L為80%。


以十年國債息率為無風險利率 R,2.75%


按以上公式,利用債券的市價得出一年後到期的世茂債券的違約率為63.7%:即市場投資者大致認為世茂一年期的債券違約的可能性是64%!


第二步:計算保險費用


信用風險緩釋憑證(Credit Risk Mitigation Warrant,簡稱CRMW)的價格是:

CRM價格=100*D*L / (1+R)

以這個例子,其價格是100*0.637*0.8/1.0275 =49.6。即購買 CRM 作為該債券違約的保險,所需保費是¥49.6。


購買該債券的投資,若同時買入 CRM 作保險,那就要用¥47.7 + ¥49.6= ¥97.3。投資者規避風險之時,回報率便會下跌,

     保險    價格   債息   回報率

     沒有    47.7    4.15   118%

     有        97.3    4.15        7%

在實際操作上,會有交易費用和經紀佣金等,所以價格及回報率均會較上述稍差。


發行商則收取¥49.6 以承保該債券。若世茂違約便需要向投資者支付債券本金¥100;在沒有違約情況下便賺取了保費¥49.6。發行商的摶奕是世茂不會違約,但如果一年後世茂再度要求延後一年才歸還本金呢?這牽涉到發行商制定信用風險緩釋憑證的條款,如何定義違約及設定的賠付條件。



説明


目前市場上未有機構發售世茂債券的信用風險緩釋憑證(CRM) ,本文只是以世茂的債券為例子,闡明CRM 的情況。為簡化敍述,假設債券一年只派一次息,並選擇一年到期的債券來分析。 要計算兩年或以上的違約率及 CRM 定價就較繁複,年期越遠,違約風險就更大。


若一筆100元貸款違約,最後貸款人只能收回20元,那麼違約下的損失L就是80元。目前不知是否違約,只是預期,於是有一個違約的可能性D;那麼違約損失的預期就是L*D。


債券價格是反映了自身的違約風險,買債券的人期望不會出現違約事件,所以債價是100%-L*D。這樣只是比較現價與到期能否取回本金100元的關係。


債券價值是代表不違約的預期,CRM 則是做會違約的預期,兩者加起來就是100。然後各自用無風險利率做折現 (除以(1-R)),把一年後的預期倒回到今天的價格。債價下跌時表示違的概率上升,預期損失增加,保險費CRM 的價格就越貴。


CRM的應用


信用風險緩釋憑證(CRM) 可以為投資債券者提供違約保險,但投資者的回報率就會降低。市場上有了違約保險,為債券投資者提供了對沖風險的工具,可以促進債券的交易。當市場上有不利的消息出現時,投資者就會拋售債券已求減少損失;在有保險工具的情況下,投資者可以對沖風險不必沽出債券。


不過CRM 本身亦是一個高風險的投資工具,它就是一個信用違約的期權。發行 CRM 的風險是很高的,火中取粟不可不察!一般債券投資者為追求高回報都不會買違約保險,只有在他們認為風險上升時才會考慮;發行人雖然收到可觀的期權金,但一旦出現違約便損失巨大。以本例,若有1/5的債券持有人購買 CRM,發行商便要承擔賠付一億元的風險。CRM  為債券持有人轉嫁了風險,然而風險仍然存在。這個産品雖稱為緩解 Mitigate ,但本質上是風險轉嫁 Risk Transfer 。


2008年美國金融風暴,AIG 保險公司就是因發出太多違約保障而身陷倒閉危機,最後把亞洲業務分拆上市,創立了AIA(1299.HK),賣子救母。


再來看看世茂,企業要把到期的債券延期是因為公司缺乏資金、又不能發新債令債務滾下去。若CRM 能成功推出,對世茂重啟發債或有幫助;但世茂必需提高債息來匹配其財務風險,合理補償債券投資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