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15 November 2023

路勁拼了!

 路勁1098拼了!一句簡單的口號或許能說明目前路勁的行動綱領: “要錢唔要貨”的自救。

今年的半年報,物業銷售及服務收入HK$61.7億元,然而到了10月公布第三季情況竟然推到$205億。三個月銷售了$143億。去年2022年全年才做了$170億。這明擺著要盡力出貨。


清貨套現的背後當然是降價與利潤下跌的陰影。路勁的毛利率由2018-今年年下降,今年上半年已落到11%的水平。(參考一下萬科是19%)。由於路勁的債務利率高,財務費用佔收入的比率在上半年是9.3%,較2022年的6.7%高出不少。11%毛利要支付9%利息,可想壓力之大。現在放大招清貨利潤更不堪提,但這似乎是必然的策略選擇。


路勁年報公布的物業存貨,由2018-2022 是年年上升。

2019  + 97%

2020  +25%

2021  +29%

2022  + 44%

已落成作銷售用的物業由2018年的$43億上升到2022年$196億。終於在今年上半年下降了,到$147億元。

售出存貨回籠資金,今年半年經營現金流寫上轉正數!路勁於是在這條路上一直走下去。


路勁有沉重的債務:

美元債HK$148億

美元永續債$70億

銀行貸款    $93億

其他貸款    $18億

合共$329億,以美元計價的佔75%,港元佔2%,人民幣23%。債務與經營存在外滙風險。

另外還有$68億應付款,就是工程欠款吧。

投資市場對路勁是否有能力支付美元債務及利息表示擔憂,不是沒有道理的。

路勁沒有人民幣債券,應該是沒法發人民幣債了,而公司又必須還款才能生存,銷出存貨套現就是最快捷的路徑。

到今年6月總存貨有$328億,降價推出回收大筆資金。債務+應付款有$397億。再由應收帳款上收回部分,大致上就是這樣的運作。

未來的業務不必現在操心,先把眼前的財務壓力減輕再說。下次出的年報,估計不會好看,因為利潤正在消失,但好在有資金收回,經營現金流就會轉正數。





Tuesday 14 November 2023

萬科的生死時速?

 近期萬科成為市場焦點,市場憂慮萬科債券會否違約,變成碧桂園的下場,股債雙殺,要出動深圳大股東來撐場。萬科手頭上就有上千億現金,安全嗎?足夠嗎?



銷售

自去年物業創新高後,今年上半年的銷售只是較去年同期下跌4%,未見到萬科銷售如碧桂園般插水的情況。

再按照萬科每月自行公布的合同銷售金額及面積來看均由2020年底的高位回落,跌幅約有4成了。財報的收入入帳時間點與合同銷售不同,合同銷售額可以提前預告將來的收入情況。未來收入仍會繼續下降。

萬科把項目集中於北上廣深及交通樞紐所致,萬科對選擇地點上非常慎重,這樣相對地加強了萬科業務的護城河。但整體市場需求放緩下,銷售下滑是無何避免的,萬科的跌幅可能在行業中較少但不會不跌。


“合約負債”是指收到購房者的訂金及或分期付款,先以負債的名義入帳;到交樓時便銷帳。這個是在2021年達到頂峰的6,368億元後,在2022年下降了27%、如果計及今個半年那麼一年半的時間下降了35%,少了2,073億元。新增買期房的人數在減少而萬科則繼續交樓,合約負債便開始收縮。購房者傾向買現貨而不買期貨以避免爛尾仍要繼續支付按揭貸款的長期風險。從2022年資産負債表中,“持有待售資産”已跌至0,沒有現貨了。

期房銷售減弱,萬科由期房上所能收取的按金及分期付款在2022年出現了明顯的下跌,是跌了38%到¥2,263億元,對補充現金流不利。

過去萬科的“在建物業”年年雙位數增長,2021年達到¥8,284億之巨。而在這一年半的時間就下降了25%,減少了¥2,064億。這個數字與上文的合約負債收縮是一致的。萬科在收縮建築前線。

若房子賣不出去,任誰都返魂無術。萬科在賣房子的生意上已積極面對,現在要做的是繼續交樓,力保信譽,維持購房者信心。



利潤

萬科的毛利率是這樣的一個下滑趨勢: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2022  2023.6

32%    37%    36%    29%   21%   20%  19%

市場價格走下波,萬科不可能獨善其身。這連帶到經營活動所産生的現金流佔收入的百分比亦在下降: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2022 

46%   24%   24%   23%   9%    8% 

2022年萬科的經營活動産生了¥401億的現金流入;去年的融資成本為¥49億元,公司是可以應付得來融資成本,但不可能在沒有融資的協助活下去,因為債務不少。


債務

截至今年六月萬科欠款如下:

1. 銀行及金融機構的貸款¥2,455億,

2. 債券¥772億元

3. 租賃負債¥2,318億元

4. 貿易及應付款¥4,377億元

合共¥9,922億元,非常龐大!前三項都是要付息的。

其中“應付款”主要是對上游的工程欠款之類。,而“貿易及應收款”則有¥3,468億元,理論上應可以衝銷部分應付款,但對於房地產開發商而言可能衝銷的很小。

租賃負債方面超過九成都是長期的,短期的只有¥19 億,金額相對少,租賃負債超八成是三年及以外才到期。

從2017年至今的趨勢來看,萬科的銀行及金融機構貸款何在緩慢上升中,其中在把短期貸款改變為長期貸款,明顯是避免短期資金危機。人民幣債券則在2020年完全清付之後,於2021年又從新發行。由2020至2023上半年的觀察,萬科的操作是

1. 增加貸款373億元

2. 增加債券176億元

3. 減少應付款項1,033億元,下降了19%。

萬科的策略是降低拖欠上游企業的款項,當上游沒法運轉的時候萬科是沒法保證交樓的,如不能交樓時就會産生爛尾樓,購房客就會消失。要保交樓就要保上游的資金鏈。


推測

萬科的債務主要放在銀行及金融機構的貸款上,只要銀行不抽貸及繼續支持債滾債,萬科是有可能挺過去的。

上文的分析反映萬科的確有穩定經營的部署,但總體債務仍然徧高及銷售下跌,投資者擔憂在所難免。萬科已把債務盡量放在遠期,只要未來兩年內樓市能穩定下來,萬科便可以擺脫困境。而在這兩年間,深圳地鐵若能在困難時刻提供短期融資,便可以舒緩萬科增加的財務壓力。

一切樂觀的前題是房子要能夠賣得出去!每月銷售數據是投資者及購房者所關注的核心:

以2022年的財報來做分析,假設價格下跌,保全了銷售收入不跌,那麼萬科最多能承擔的是毛利率下降至13%,因為經營現金流已消失。如果維持價格,則銷售下滑36%是萬科的紅線。

這是以線性規劃(Linear Programming)的方法在2022年的財報上所做的推算,只是作為參考。萬科必須小心翼翼控制價格下調與銷售額的互動效應,盡量避免使經營所産生的現金流轉為負值。




Friday 3 November 2023

龍光集團 3380 的困局

2021年12月在龍光集團(3380.HK)的網頁上發布了一則新聞,龍光榮獲中國地産上市公司財務穩健獎。曾經三條紅線完全沒有踩上的龍光集團,如今卻面臨旗下兩家附屬清盤呈請,而公司正向債券持有人發出境外債務重組方案。龍光集團問題出在哪?

2022年龍光營業額由2021年的高峰¥783億腰斬至¥416億。這一次市場大調整把龍光整的慘了。2023年上半年的業績出來,看似是較去年上半年增長了9.7%,但與2021年比較仍然是失去了一半的收入。由去年起毛利轉為負數,即營業收入覆蓋不了建築及人工成本。為了回籠資金,公司在虧損賣房。然而銷售嚴重下滑,經營現金流必然是負值了,要還債一定有困難。

2022年龍光動用了300億元的融資現金,把長債降低了200多億。今年上半年繼續努力,可是公司依然有230億的銀行貸款、170億債券及308億短期的銀行及其他貸款!現在手頭現金只有143億元,根本無法應付這個局面。

眼下龍光有超高的存貨,今年的半年報列出有¥1,557億,而半年的銷售額才¥139億。龍光最輝煌的時候銷售額是¥782億,所以這個存貨確實很高。公司大筆資金被壓在這些賣不出去的房子中去,存貨包括持有土地及待售物業,這是銷售收縮的惡果。



經營活動的現金流在2022年轉負為淨流出。龍光在2021年似乎感覺不到市場變化對他們的影響,豪花329億於投資上,到2022年就要大賣各種可賣的來減債。

龍光在新加坡有兩個項目,名為龍江尚景苑和悅湖苑,並分別在2021-2023年全部售出。龍光新加坡入帳的收入:

2022年   ¥39億

2023半年  ¥6億

假設新加坡項目的毛利率為30%,將可貢獻約¥13.5億元流動性。

美元回收之下卻仍然出現沒錢支付美元債息的困局,龍光的美元債規模相當於人民幣:

2018年 ¥168億元

2019年 ¥213億元

2020年 ¥252億元

2021年 ¥222億元

2022年 ¥255億元

2023年六月 ¥252億元

龍光在過去多年來一直在香港發行美元債,因為以往國內的利息較高,而公司又已發行不少的國內債。

但是在新加坡賺到的不足以填這個,國內的現金流亦已出現嚴重缺口無法支援美元債週轉,這些優先債最終導致龍光面臨違約風險而無法自拔。

從龍光的案例可以得到的結論:

1. 收入大幅收縮下,現金週轉都會出事。激進的業務擴張必須要有強大的風控配合,否則危矣。

2. 貸款貨幣與經營收入貨幣不一致,就是個地雷,企業要承擔外滙風險。

若龍光美元債務重組成功,並不代表其危機已解除。如果房地產銷售延續這個低水平,沒有房企能躲得過現金流乾竭的結局,要化解還需努力與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