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20 April 2020

推測 386 中石化 2020年盈利

386 中石化現在的市盈率只有7.6, 市帳率0.54表示股價遠低於市值,息率有8.9%很吸引。然而在今個困難的一年,這些都將會有顯著的變化。而中石化是一家非常龐大的企業,要了解目前環球經濟突變和油價戰對其盈利的影響確實太難。我們嘗試以簡單的方式來做評估。


中石化的主營業務分別是:
1  磡探和開採石油和天然氣
2  煉油業務,就是原油加工產出汽油、柴油、煤油和輕油
3  成品油銷售,有三萬多個加油站
4  化工産品,包括乙烯、合成樹脂和纖維等
5  本部及其他業務

按2019年的經營收益(operating profit) 來看,採油的上游業務只是貢獻11%收益。下游的煉油貢獻36%、銷售佔公司的34%收益,化工産品則有20%;下游較為重要。

翻查一下WTI 原油價格紀錄,2016年2月油價最低見$26.03。油價是由2014年7月開始由每桶$100急瀉至$50水平,然后在2015年在$50-$60之間徘徊後再跌。我們以這段時期中石化的各業務板塊的表現作為參考,幫助我們推測2020年全年業績。

1 勘探和油氣開採
開採石油和天然氣的當然最怕油價下跌。圖一是2014-2018中石化這個業務的營業利潤率與 每年平均WTI 油價的關係,数據來自各年年報。當市場價格低過US$67,中海油的開採業務就要虧損。今年的油價由高向低走,到目前平均價在$40。假設油價在現水平徘徊一段時間才慢慢回升,那麽預測油價在今年平均下來很可能是在$25左右,圖中預測公司的利潤率是-40%。

中石化的這個業務有部份是對外銷售,有部份是對內供應別的部門,在財務報表上的盈利反映出與圖一不完全相同的情況。我們難以估算該部門最終要承擔的損失,只能直接把虧損的利潤率用上來反映虧損。

油價走低,中石化亦會減産,畢竟公司開採石油的成本較高。2015-2016的一輪油價下跌時,公司累計減産32%。簡化之,我們直接预期2020年減少營收32%。


2 煉油
煉油的生意與開採的相反,油價越低代表成本低,那麽利潤越高。圖二是中石化煉油的營業利潤率與 WTI 油價之關係。R2=0.67表示两者關係並不是很緊密的,那是因為煉出來的油品多種,質量次次不同所導致。我們可以推測2020年中石化的煉油事業利潤率有可能提升至50%。

但是由於全球疫情正在影響需求,我們亦將營業額下調31%,與2015年看齊。


3 成品銷售
社會經濟活動增長放慢但剛性需求很大,我們順勢下調銷售額10%,大於2015年的5%。利潤率則應用過去7年中2018年最低的1.7%作保守的處理。

4 化工産品
社會經濟活動增長放慢,我們參照2015年的下降幅度適當地下調銷售額。成本下降,但我們維持其利潤率在4%與2019年看齊而不是2015年的2.7%,是為保守的做法。

中石化大力加強用於口罩上的融噴布生産,産能擴張至萬噸。以每噸¥2萬元計,供獻營業額¥2億元,對全球抗疫意義重大,但相對該事業部的三千多億元營業額只是個不足0.1%的小頭。

5 本部及其他業務
我們把這個業務的利潤率至為0%,與2019年情況相似,中性化此業務的影響。

縱合以上各事業部門的利潤,推算出中石化在2020年的每股盈利在¥0.271,較2019年下跌43%。
從以往的行為觀察,中石化保持著高派息比率。現在假設公司在2020年維64%的比率,每股便會有¥0.176的股息,折合港元$0.1935。按4月17日收市股價$3.87,息率有5%。

2020年經營收益預測:
1  勘探和開發 -302億元,盈轉虧
2  煉油+489億元,增長60%
3  成品銷售+213億元,下跌27%
4  化工産品+128億元,下跌26%
    合計為527億元

煉油業務彌補了開採的損失。

註: 綠色的數字為預測輸入

在全球放水的低息大環境下,中石化的PE值不及其股息率重要。若中石化2020年能挺過疫症的經濟困局和油價戰的沖擊,2021年業績就會很亮麗,股價就會提前體現,所以今年的386的PE值大概是漸漸回升。中石化的三年歷史平均PE值是12.07 (來源: 富途牛牛),現時的7.38x巳低過歷史PE中值的一個標準差。


我們採取較為保守的設定來分析中石化在2020的盈利能力,但市場瞬息萬變,不排除每股盈利比我們預測的更低。圖一、二推論两個事業部的利潤率,由於數據的限制,只是提供個大概的範圍作参考,預測的偏差可以很大。不過這個分析說明中石化2020年每股盈利下跌50%的可能性很高;期望一年後的5%息率將會相當吸引。

Thursday 16 April 2020

新冠病毒疫苗的戰國時代


413日世衛公報全球有70家機構在研發新冠病毒的疫苗,生物科技界正全力以赴,期望盡快推出疫苗,競爭非常激烈。
兵貴神速
有三家公司已進入臨床試驗階段,分別是中國的軍事醫學研究所(下稱軍科院)與康希諾(香港上市編號6185)合作项目和美國的Moderna (MRNA) InovioINO) ;另外還有牛津大學由 Sarah Gilbert 教授帶領的團隊,雖然未進入臨床階段但仍信心滿滿揚言九月就好。

Moderna 317日先抜頭籌把疫苗测試劑為45名自願者注射。Moderna 採用的方法是需要在第一次注射後隔28天作二次疫苗注射(第二次是加强劑);然後跟踪12個月。中國軍科院亦不甘後人,於318日也進入了臨床第一期,找來100個自願者,並於28日後確認全部都產生了抗體,現巳進入第二期正在徵集500個自願者。Inovio 46日终於進入臨床試驗,找來了30位健康的自願者努力追趕。然而Inovio 的技術同樣需要二次接種,所以日程較軍科院和將要入局的牛津大學要長。

牛津大學採用的技術與中國軍科院的是同類,是 Viral Vector 腺病毒載體疫苗技術。Sarah 的圑隊巳進行過50次以上的臨床測試是應用該技術開發的,而在中國與軍科院合作的康希諾所研發的伊波拉疫苗已通過認可。這個技術可謂相當成熟。Moderna 採用的mRNA Inovio DNA是較前緣的科技。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當新冠病毒在國內開始傳播時,中国的生技人員以極快的速度做研究,於111日完成了新冠病毒的基因排序分析,向全球公佈, 揭開新冠病毒的神秘面紗。機會只留給有準備的人,這三家公司都放下手上的項目,立即開展新冠疫苗的研發,並憑藉過往項目的經驗加速向前推進,終於在三月和四月便完成了臨床前的所有工作包括動物測試,節奏非常緊密。

資金與技術會師

疫苗開發的週期很長,疫苗面世時,可能疫症消退不再需要接種,也有可能病毒變異了,所以市場風險相當高。美國麻省理工曾做過研究,把疫苗行業滙總起來發現不賺錢。但這樣的綜合計算是個陷阱,五大疫苗生産商:麥沙東Merck & Co., Inc.(MRK), 賽諾菲Sanofi(SAN) , 輝瑞Pfizer INC. (PFE), 葛蘭素史克GlaxoSmithKline PLCGSK), 及强生 Johnson & Johnson (JNJ) 佔了全球76%的市場,他們都賺錢。例如 GSK 2019年疫苗生意就有33%的營業利潤率。另外的200多家以技術去爭那24%,其中很大部份都不盈利。

打入新冠疫苗臨床測試的三家公司都是在長期虧損中。香港上市的康希諾基本上沒有銷售收入,2019年全年虧損¥1.56億元;Moderna 2019年銷售額US$6千萬,虧損$5.1億;Inovio 的銷售收入只有US$4百萬,虧損$1.2億。他們拼的都是技術,尋求在創新疫苗上的突破。這次新冠疫症是他們的機遇。

研發新疫苗還需要大量資金支持。疫症大流行下,這個反而不是問題。Moderna 在技術上得到美國國立衛生研究所(NIH) 下的國立過敏及傳染病研究所 (NIAID) 的支持,這是國家級的。在资金上得到比爾蓋茨(Bill Gates) CEPI 基金全力資助,底子非常的厚。

Inovio 成立近四十年来一直在搞技術,在産品上可謂一事無成,沒有疫苗獲批。公司在今年1月至3月借開發新冠疫苗之勢,以 At the Market 形式,共發行了43百萬股新股,籌集到$2億美元。At the Market offering 是不指定發行股数而是按照股價表現逐步放出新股。CEO Joseph Kim 跨下海囗,告訴投資者和美國總統公司在今年底將有能力生產一百萬劑疫苗。Inovio亦得到Bill GatesCEPI 基金$9百萬美元的捐贈。目前已兌現了在四月份做臨床試驗的承諾。

中國軍科院與康希諾的合作就不用懷疑了,全國都在支持,人囗大國疫苗很重要。馬雲旗下馬雲公益基金會捐贈1億元人民幣用於支持新冠狀疫苗研發。中國在疫苗應急攻關上,是採用五條不同的技術路缐並行推進。

美國政府巳通過法案,撥款US$30億支持新冠疫苗研發,英國政府以544百萬英鎊來支援疫苗研究。歐盟會向18個項目提供5百萬歐元支持,這些项目包括治療,病毒檢測和疫苗研究。

合縱連橫

414日中國有两款滅活疫苗得到一二期合併的臨床試驗許可,两家藥企分別為國藥集團(1099)中國生物武漢生物制品研究所,北京科興中維生物技術。滅活疫苗是殺死病原微生物但保持其免疫原性的疫苗,生産工藝成熟,品質可控。

另外,药明生物(2269)伙拍 Vir Biotech 進軍單克隆抗體,上海复星醫葯(2196)則找來 BioNTech, 助攻mRNA技術疫苗。仍未上市的成都三葉草生物制藥擁有 S-Trimmer 技術配合美國DynavaxDVAX 的佐劑正在開發组分蛋白疫苗Protein Subunit相信日後中國市場陸續有新的疫苗要進入測試。

大疫當前,美國政府當然有行動,美國衛生及公共服務部HHS是政府部門,轄下除了疾控中心 CDC外還有一個美國生物醫學高級研究所與發展管理局(US Biomedical Advanced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AUTHORITY) 該局正分別支持美國強生和雷傑納隆 RegeneronREGN)的疫苗開發。而美國強生則準備在美國和中國都要展開臨床試驗,與HHS作公私營合作共同投資十億美元,要打全球市場。

英國的葛蘭素史克GSK和法國的賽諾菲終於走上強強聯手的一步。賽諾菲專攻DNA疫苗,而葛蘭素的佐劑 adjuvant ,混合疫苗下可增強免疫反應,從而減低注射劑量3/4,等於促進疫苗供貨,GSK 同時俱備强大疫苗産能,公司聲明不會賺瘟疫大流行的錢,銷售所得會全数投入為大流行準備的研究和生産上。

BioNTech (BNTX) 是德國領先的生技企業,掌握mRNA技術並巳有10個與癌症相關項目和3個抗體項目在臨床試驗中。BioNTech 在美国纳斯達克上市,未有盈利。公司在中國市場與復星合作,其他地區就與美國輝瑞合作。輝瑞將向公司预付$1.85億元。

另外Vir Biotechnology (VIR) 2016年成立的生技公司,總部在三藩市,201910月上市。公司專門針對免疫方面的工作。除了在中國與葯明生物合作,公司亦與美國的 Biogen (BIIB) 及韓國三星生物 (207940.KS)合作,讓對方採用他的技術平台。GSK 入股VIR投资$2.5億美元,加强雙方合作。

還有很多機構和企業正在研發新冠疫苗、不能盡錄。

投資考量: 誰是大英雄

現下資金不是問題,全球生技專家企業都在努力。前景是要保障疫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因此臨床試驗必須一步步去完成三期的測驗,每個項目都有失敗的風險。何時有疫苗得到許可現時言之尚早。有一點可以肯定,通過研發新冠病毒疫苗的努力,生物科技必然會迎來一次提升。這輪投入絕不會浪費。新冠病毒全球大流行對經濟打擊重大,疫苗是成本最低的預防手段。


新冠疫苗的研發大戲仍在繼續上演,風險不少。那些小規模的企業正在借力與人合作爭取成功出線。投資者在挑選心水股外可以考慮用生物科技ETF例如 IBB來分散投資降低風險。


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