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是消費大國,消費佔GDP 七成。那麼美國民眾如何花錢的呢? 從我們的旅行中可以看到:
1. 汽車大國,必然是車和汽油的巨大市場。
2. 愛渡假的大國,遊輪、自駕遊、出國旅遊、遠足是必須要的,做到世界冠軍。而旅遊就是住宿、飲食、境點入場、泊車、購物、看表演、音樂會的消費。美國的音樂會市場是$300億美元的規模。
3. 球赛文化濃,藍球、棒球、美式足球、高爾夫球、網球,都有赛事有球迷。我們在社區的運動場还看到很多足球soccer 場地和青年人。美國美式足球聯賽的門票2023年平均是$120.94美元一張。有一個NFL Fan Cost Index,計算一家四口去睇美式足球賽加上熱狗、爆谷、啤酒汽水,2023年每次看球赛就要花$631.63美元。
4. 追求刺激的玩樂、運動更是五花八門,現在開始推動ebike ,还有電動滑板、dirty bike...
5. 打扮是為了表現真我,化妝、衣飾、打理頭髮、護膚,現在還會紋身來彰顯個性,不分男女老少普及到走在路上都會見到有人纹了。
6. 吃的多、喝的更多,美國人不論那個族裔的臀部基本上是亞洲人的double 。身材是吃出來的,GDP是體重拱上去的。一年花了$190億美元吃ice cream,大約每個美國人吃的是中國人的四倍。當然美國也有追求健康的人,注重飲食、健身運動。
7. 居住問題必须解决,買房按揭或租房的負担很重也是最大的支出。室内設計装修又是一筆支出。家居衛生、清潔用品也不能少。
8. 保險是必需品,車保、醫保、家居保、退休金供款等。由於稅例複雜,很多家庭聘請會計師來報税。
9. 寵物消費大國,佔全球寵物市場四成,而美國人口只是全球的4%。
10. 人有我有追款求新的習慣,買了只用幾次就忘了、退了、轉售了、丟了。有些揮霍的毛病。
目前的情況是特朗普政府的清退部公務人員行動,而部分企業因關税、貿易戰影響而裁員,還有AI 的冲擊下的裁員壓力,令美國的工作崗位增長乏力。今年5月底麥肯錫發表的調查報告,指三成受訪者的消費行為已改變,另三成說凖備改變。怎樣改變呢?就是減少非必要性開支,少買點,轉買較便宜的...美國消費者開始緊慎起來。
旅遊消費不是必須的,今年拉斯維加斯出現了遊客總量下降11%!而各大旅遊州份雖然國內遊人量仍高,但消費金額已下降低! 加拿大是美國最大的外國遊客來源地, 因美加關係不好而令連接加拿大的城市,加人來訪急跌二至三成。汽車行業不漲價就是一種啟示,做遊輪業的朋友推测遊輪公司將會推出更多折扣優惠來搶客。
可以說一般美企在收缩人力資源,市民消費力也連帶收缩,環環相扣。不過美國失業率仍然較低,消費行為也就只是輕微改變。利潤豐厚,就業率高,消費力就強大;只是消費者的貧富差距也將進一步拉開。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