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巧不成書, 中國在2001年正式加入WTO, 開啟了建設世界工廠之旅, 中國商品出口美國快速增長, 於是成為一眾指責中國搶去美國工人飯碗的主力軍。
民粹思維
於是美國各路人馬紛紛出來發表高見。 一類對中國不友善的認為中國選定行業, 然後使用強迫技術轉讓、商業間諜、電腦犯罪等手段取得外國的技術, 並提供財政資助, 令其能以低價搶佔市場, 損害了美國的利益。
從稍為高一點的角度, 就可以看得出美國不單是提高了從中國的進口、而是在全世界范圍內都大力增加進口, 而且增速還高於由中國進口的。也許這就是美國不只是對中國打貿易戰的理由吧。 當然美國極可能懷疑全世界在偷和騙他們的科技, 那些被偷的企業, 怎麼不出來投訴?
中國從美國引進的一些技術,都是你情我願的交易,而且很多還是美國公司主動找上門來推銷技術的, 例如IBM, AMD, Westinghouse 等。其中,還不乏在出售技術中玩釣魚工程,或者是出售的技術各種坑,以及高價兜售淘汰的二流技術的情況。轉讓技術有時侯是為了縛定市場標準、為佔領市場舖路。
無論如何, 這明顯充滿民粹主義色彩的思維是沒法使人們真正了解美國的工業實況。
經濟分析
另一邊的代表有聯儲局作為把脈美國經濟的機構, 從美國的內部來分析, 指出美國制造業本質上是很強的。聖路易斯聯邦儲備銀行Federal Reserve Bank of St. Louis 在今年3月發表的研究報告, 制造業的產出會受到經濟週期的影响, 例如2008年金融風暴下美國的制造業產出有所減弱, 但總體上仍然在上升。而關鍵的是在美國制造業人口減少的趨勢下產出不減反增, 就是很好地說明了美國制造業的生產率 (productivity) 很好的。
另外, 統計局的調查報告顯示, 制造業企業在資本開支上的力度是很大的。結合兩個方面可以說明美國企業投資於制造業上, 利用科技令企業不需要這麼多員工下來提高生產。
美國國會辦公室在今年月發表了一份研究報告審視美國制造在環球競爭中的狀况, 把目標放在美國制造業與其他國家的對比上。受限於各國的統計數字, 報告只能對部份國家作比較, 但這不妨礙反映出發達國家的制造業人口都是在下降而生產力在提升的長期趨勢, 印証了聯儲局的分析。
聯儲局的這份分析是由制造業的一個總體來看, 也是就是看整個森林。制造業的成長主力原來是集中於電腦及電子產品 (含半導體) 的分部。經濟學家蘇珊•霍士曼的分析指出了美國制造業裡的朝陽行業!
美國企業選擇了發展中的國家和地區的低價努動力, 創造出環球供應鏈而從中穫益良多。但這樣對美國工人是一個沖突, 他們必須學習新的技能適應新的工作。俄亥俄州的代頓市 (Dayton) 的汽車上工人因為通用汽車在2008年聖誕節兩天前把工廠關了而全體失業。他們的工資是35美元時薪, 通用在墨西哥去只須要付5美元的工資。直至2016年福耀玻璃來到這裡投資辦廠后工人們才重新有工作, 他們的工資就降到15美元; 然而在2017年的投票中, 福耀玻璃的工人否決了加入工會UAW因為他們更珍惜目前的工作。
美國的制造業生產力強大, 企業都往高技術領域邁進、同時亦不斷追求更低的生產成本。在轉變的過情中丟隊的主要是美國的制造業工人, 顯然這是美國國內的社會問題。
未來的工作
一個在廠裡的駕駛員是一名制造業的工人, 若工廠改為與他以合約的形式來為工廠拉貨、在政府統計上他便被定義為服務業的一員。同樣一個廠的研發部門屬於制造業, 而一個沒有工廠的R&D團隊則被統計成服務業了。制造業與服務業的分界越發模糊, 正如法國的Pierre Veltz 所言, 工業/服務業已是一個過時的區分。美國制造業工作岗位縮減時, 服務業的工作快速增長。
美國的顧問公司、研究機構、甚至華爾街的大行都不斷提出技術革新會不斷取替及改變人們的工作, 美國政府須要對面對轉變的工人提供支援, 協助他們掌握新的技能。下圖中, 辦公室管理(Office & Administration) 和生產制造(Production) 是世界經濟論壇(World Economic Forum) 推測到2026年美國工作崗位流失最多的兩個領域。
但為何美國如此看重制造業? 哈佛大學教授於2012年在HBR發表題為 “Just How Important Is Manufacturing?”一文清楚指出制造業的本質並不是單調重覆的工作已矣,而是創新的基礎。先進的工藝讓企業學習、研發和進步, 對美國經濟發展致關重要。
戰雲
剛談妥的美國-墨西哥-加拿大貿易協議 (USMCA), 其中細節是美國政府替企業作主, 不惜提高成本也要墨西哥提高部份汽車零部件工人的工薪。這政府要保護失業工人來了, 慣他們比教育他們新技能簡單多了; 因為這些都是選民。而另一個角度, 美國汽車零部件是複雜和技術含量高的產品, 能讓美國工業產品增值。
美國在貿易戰中看來是有意對供應鏈從新規劃, 要絕對的美國優先和絕對的美國領導地位。 所以美國政府當然不會要勞動力密集的工作, 而是要高增值的工業, 如汽車業在美國增加生產。
另一方面美國則必須抑制中國的成長及搶佔高端制造業的份額。從此推論, 美國將長期向中國制造業施壓, 連帶對中國經濟增長構成壓力。中國方面的處理方法, 短期措施包括財政及貨幣政策的調節, 長遠來說必要繼續推進早前訂立的2025規劃並加大電腦及半導體電子的基礎科學研究和提高工業技術、抗衡美國。
中美兩國都非常著重制造業, 現在中國在高端制造業各方面仍大落後於美國, 但美國絕不掉以輕心、處處提防著。相信美國政府的取向是深思熟慮的和長遠的; 只是特朗普接任總統職位後、行事較激進及飄忽。
參考:
https://research.stlouisfed.org/publications/economic-synopses/2018/03/02/heres-why-u-s-manufacturing-is-fundamentally-strong/
https://www.nationalreview.com/magazine/2018/02/19/us-manufacturing-vs-china-threat-still-exists/
https://www.pbs.org/video/left-behind-america-tkmile/
http://www3.weforum.org/docs/WEF_FOW_Reskilling_Revolution.pdf
https://www.bls.gov/iag/tgs/iag31-33.htm
https://hbr.org/2012/02/just-how-important-is-manufact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