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31 July 2025

加州山火 前傳

北美紀行 11

美國大學UCLA商學院估算今年初洛杉磯山火帶來的財產損失高達$760億至$1,310億。比2018年的加州大火亦引致的$125億的損失多的多;那問題來了,為何沒有提高人們的警覺?

關鍵是房子都建在有山火危險的地方,既然房子都蓋好了也賣了,就只有数著山火的概率而別無他法。建築商builders 看到加州肥美的房地產市場,於是結合洛杉磯高處的視野、幽靜的樹林、高级的社區,房子一定好賣。

建築商如何能在有山火危險的地區蓋房子? 從技術上來處理,就是給房子弄個100英呎外欄,用100呎的空間把房子興外面的火隔離開。採用難燃的建築材料、並在戶外加設灑水滅火系統等等。他們得以建屋必須的得到消防處和市議會的同意。

其實這就是一場美式的資本與權力的遊戲,而這要從加州的法案説起。市政府的一項主要收入是房地産税,房子越多收入越多。1978的加州第13号提案(Proposition 13) 限制了政府每年加房産稅的上限,期定可按通脹調整但上限是2%。議會還是要為財政收入傷透腦筋呢,更可况消防都批了就更不用多説,多建房子才能增加稅收!

消防在審核、年檢上也在增收,收費服務包括: 工程費、場地批准費、林木費、土地開發部费、及各種服務費。消防是政府工作,所有救火的成本開支都由政府負責,消防也要增收。

在風險較高的地方建居住房屋當然有人反對,但是美國的選舉文化注定要選舉資金會落場。建築商的真金白銀需不至於必勝,但持反對意見的議員也需坐下來聽聽房地產業的素求,尋找妥協的空間。

請教一位專業友人,他說房屋在山火災場就只會被燒,當周圍的温度極高時,沒有不被燒的房屋;建房屋的位置決定了火災的風險。當房子已經售出,保險公司跑了,留下房東在風中凌亂。



加州山火後

北美紀行 10

住在洛杉磯的親友,雖然與火災現場差距很遠很遠,但住家物業的保險费都有上漲。今次九千多間房屋受災,结果迎來是一大堆保險索償興續保困難、保費大升的問題。

有房屋在火災時沒有被燒毀,但被碎片、煙灰蓋上;保險公司以灰塵中含有石棉、有毒化學物等不符合smoke的定義為理由而拒付。

有房屋被燒了,保險公司一直未有回應理賠,更有保險公司説索償金額太大無力賠償,公司沒有那麼多錢來履行責任。條款的解釋權在保險公司一方,真無奈。

有居民的房屋被燒了,但仍然要繼續向銀行支付按揭貸款。他們需要續保,但找不到保險公司願意承保,目前還未知道往下如何重建房屋。

有前加州官員説,保費一直被壓低至不合理水平,保險公司在加州一直虧大錢。原來加州法例规定若居民住房保險費用提高超過7%而有人反對,就需要上聽政會,要加價是很不容易。其實在今次火災前,幾家大型保險公司已退出加州房屋保險市場,他們看的是未來盈利能力而加州市場卻一直在賠錢。2018年加州的一次Camp Fire導致損失$125億美元,保險公司虧怕了。

現在加州正在討論保險附加費surcharge ,概念是所有人多付一點額外費用,令保險業在加州得以生存。這個仍在討論中未有最後結果。

為何保險公司會賠不起呢? 一來保費徧低,而重點是沒有人想到災情如此大面積! 索償的住戶一次性過大! 現在發生了,最終就歸咎於氣候變。 山火、龍捲風、颶風、極寒冷天氣等正在改變生存環境,社會必須變化適應,去降低損失。

從親友口中得知,災場最終在爭議中由地方政府出資清理了。但重建房子仍然困難重重,除了保險安排外,電力、煤氣的供應在災區都廢了,無法居住,而重新鋪設費用高昂,又要爭論誰出資、要多少錢了。

Wednesday, 30 July 2025

吾家有女初長成

北美紀行 9

在美國很多12歲的少女開始每天都會化妝上學,少女化妝已經成為一個正常社會行為。女孩子究竟從那時開始化妝合適? 在美國並沒有什麼說法,目前有些在12、13歲便開始化妝,粉底、眼綫、指甲、頭髮... 每天出門前總要忙一大陣子。

社交平台上不少文章有討論少女化妝的話題,主要是建議家長接受與支持,認為化個妝是一種自我表達的方式,可以增加自信、鼓勵創意等;還有提及少女要學習化妝的衛生和皮膚護理的知識。親友的女兒有一次在學校還得老師稱讚她的指甲塗的很美;若在亞洲,化妝上學的女孩早被學校記過警告了,胭脂水粉只屬於成年人的世界。接受與抗拒,顯示出文化差異的巨大。

化妝品公司就努力開拓美國少女市場,1. 利用社交平台特別是TikTok上的短視頻,2.尋找有影響力的青少年Influencer, 3. 鼓勵青少年人創作美妝社交内容, 4. “Prejuvenation 预防性年輕化” 向青少年推廣抗衰老産品。13-18歲的青少年(teens)已經成為美國化妝護膚品最快速增長的市場,2023年增長高達23%。

少女們如何消費呢?波士頓諮詢公司(BCG) 指青少年目前佔美國美粧市場约10%,一年花$15億美元在化妆、$17億在護膚及$17億在香水,是各年龄段中最花錢的組別。目前還不是所有少女都化妝上學,親友女孩說大約有半班化妝;她的說法與市場分析相近,少女市場仍然有很大的拓展空間。

Monday, 28 July 2025

美國牛肉

北美紀行 8

在美國旅行免不了穿州過省,走幾個小時才到一個鎮。由西雅圖一路去黄石公園真是見牛多過見人。美國土地有35.6%是牧地,17.3%是耕地,林木地佔22%,特殊用地如公園、國防、農舍、運輸等佔14%,城市用地只有3%。牧地最多,是環境氣侯使然。

愛達荷、蒙大拿、懷俄明、猶他、科羅拉多、利華達、亞利桑那、新墨西哥這幾個州位於美国西岸洛基山脈以東,稱为山區Mountain Region,氣候乾旱,牧地為主,多飼養牛隻,沿途都是廣闊草地的養牛場。冬天天氣很冷,農民要在夏季為牛隻儲糧,草場上不時堆起一紥紥的干草。

山區旁的南北達科德、內布拉斯加、堪薩斯州是北部平原;牛肉生産量較多。奥克拉荷馬和徳州則是南部大平原,大遍大遍草原,成就了德州為美國牛肉生產冠軍。另外加州亦有不错的牛肉産出。

美國是全世界生産牛肉最多的國家,也是牛肉的消費最大國。美國人愛吃牛肉,吃牛扒吃漢堡包我們外國來的旅客也要入鄉隨俗。美國牛肉産量佔全球20%,巴西佔19%,中國13%,歐盟11%,印度7%,阿根廷5%,澳洲和墨西哥各有4%。雖然産量大,但養牛也有週期長約8-12年。於是美國也有進口牛肉,美國牛肉出口視乎當年産量情況,大致上佔美國牛肉産量的12%。

依利諾、印第安那、俄亥俄、肯塔基、西维吉尼哥州是美國的粟米帶Corn belt。華盛頓、俄勒岡、加州面向太平洋,各種用地比較平均。其他面對大西洋的州份就林木地為主。牛肉産業給我們看到美國地理與經濟的一個脈絡。

加拿大的移民經濟學

北美紀行 6

加拿大是一個移民國家,2021年的統計數字說有8百多萬外國出生的人口,佔全加23%。加拿大人口少,只有4千萬人,不到鄰國美國的1/8,但國土面積全世界第二大。

加拿大一直推行文化共融、吸納外國移民,為國家帶來資金與人力資源來發展經濟。1971年老杜鲁多推動多元分化和 Stop Racism Campaign,吸引很多華人来加。但到現在,社會的聲音已開始改變!人們感覺移民太多了,對社區不好。青年失業率大幅上升,大學生畢業後找工作有困難;今年六月加拿大宣報限制178個專業領域非學位課程海外留學生畢業後的工作許可PGWP,以保護當地年青人就業。更有議員的政綱是限制移民。

雖然大部分是經濟移民,我們觀察到的是; 首先資金投資産生效果需要時間、而且並非每個投資都成功;其次是很多人為了移民巧立名目、跟本不是真正在發展一門生意;第三、部分有錢人的目的是把財富移出原來國家,放在房地產上去,這樣拉動經濟就不平衡,最終只是推高楼價。另外,不少年青人是通過來讀書入籍,令青年就業壓力大增。

加拿大的失業率一直不低:
2024 2023 2022 2021 
5.4% 6.45% 5.28% 7.53%
2020 2019 2018 2017
9.66% 5.7% 5.8% 6.3%
當經濟出現問題,加拿大歡迎移民的大門漸漸收窄。

熊貓快餐

北美纪行 7

熊貓快餐 Panda Express 是一家中式快餐店,在全美有二千多家店,店內設計現代化,提供堂食、外賣及 Drive Through (不下車購買),與各美式連鎖快餐相類似。清潔衛生比很多美式店還好。

店內有一個招牌菜橙子雞和其他炒雜碎,客人可選一個菜、兩個菜或三個,就如香港現時流行的两餸飯、三餸飯餐、也像國內及香港的大學和工厰食堂。1983年開業、1985年增至9家店、1997年254家營收$1.78億美元,2010年突破$10億美元;2023年營收$59億美元,位列全美第十二大連鎖餐廳。原來做两餸飯可以如此成功!

餐廳創辦人程成昌是揚州人,隨父親去了台灣、日本,最後來到美國。父親本是一位大廚師,然而在他分析美國市場需求後,終於還是走上美式中餐的經營模式。熊貓快餐就是以中國傳統烹飪手法、但調味上偏向美國人愛好的甜酸+小辣。於是一味“宮保雞丁”風行美國幾十年而不衰。

開放的廚房裡,有趣的是一個看似南美裔的廚子在炒鑊。餐具區沒有筷子只有刀叉,問店員還是有的。作為一個中國來的食客,我想喝的茶卻沒有;只提供汽水,讓人失望。出門在外,兜裡還是放幾個普洱茶包為上算。不過在主食上有白飯、炒飯、炒面可選兩種,在旅途上能吃上米飯又不用付小費已經心滿意足,甭管他甚麽雜碎啦!

同樣美國人所喜歡的墨西哥食品Taco也是帶點酸辣,而亦有些人稱Tacos 為美式食品。把一種傳統飲食渗入美國,就是一個文化融合culture fusion 的現像。

Friday, 25 July 2025

加州的最低工資

北美紀行 5

加州法定最低工資在2025年起是每小時$16.50,然而加州內各個城市又會設定各自的最低工資:例如三藩市是19.18、洛杉磯市是$17.87、聖荷西 $17.95、Mountain View $19.2...。企業需要採用在國家、州、所在市中最高者。

州政府定立的最低工資還要按不同情况安排,快餐連鎖店在全國有超過60門店、其最低工資是$20,大型醫療機構的是$24、較小型的$18.63。在美國很多工作都按工作時間以時薪計酬,員工付出自己的時間來換取收入。

加州的最低工資/增長率/通脹率/GDP% 演變:
2020. $12.0
2021. $13.0 8.3%, 6.8%, 7.8%
2022. $14.0 7.7%, 9.6%, 2.1%
2023. $15.5 10.7%, -1.0%, 2.0%
2024. $16.0 3.2%, 2.3%, 6.0%
2025. $16.5 3.1%, 1.5%, 3.3%
平均年增長率有6.6%,通脹年均增長4.3%。加州政府公布加州的經濟規模可是全球第四大,洛杉磯2021-2024年增長7.5%、較加州高,從這些數字看到最低工資着力於對抗通脹。

誰會拿到$16.5的工資呢? 小店的老板招臨時工! 例如親友孩子課後去打散工,賺點錢自己花;只要一周不超過35小時就是臨時工,店主就按州最低工資给。

香港最低工資$42.10港元,美國的最低工資是香港的三倍。

Thursday, 24 July 2025

三藩市的無人駕駛的士

北美紀行 4

在三藩市的街頭很容易就會見到那個車頂上有個不断地旋轉的白色小車,那是Waymo,是谷歌旗下的自動驾驶出租車。車頂和車頭兩個轉轉的是Lidar (light detection and rangeing) sensor,俗稱激光雷達。它360°掃描汽車周邊,繪製3D圖像來實現自動駕駛。

Waymo 已經進入三藩市20+月,快兩年了,投入了300輛車。Waymo 全美才700輛,可見三藩市之重要性。Waymo 已經開發展了控制軟件,當汽車需要充電時會自動駛回服務中心,並在屏上打出要充電的通知,讓工作人員來充電。除充電外,Waymo還需要對車輛進行維俢、清潔,這需要在擴展服務區域的時候同步發展,而這牵涉到穫得土地使用權限與成本的問題。

自動駕駛出租車(的士)介入馬路營運,對现有道路使用者是否能和諧融合很重要。Waymo 的價格比Uber 打車稍貴,但有乘客認為坐Waymo 出租車沒有司機、不用付小費,费用與Uber相若。到目前為止Waymo涉及有20多起交通事故,未有因Waymo直接導致死亡事件。上個月有單車騎行人士提告Waymo 不小心駕駛,案件未開庭。

社會上對自動駕駛最關切者,非三藩市消防隊莫屬。消防車警號下,在美國一般車輛需要停車避讓,但Waymo 車剛開始時不會。另外,消防員、警員亦找不到司機請求Waymo 車在必要時移開。Waymo 已更新了車輛開門二維碼讓消防員有權打開車門,使用車上通訊。

原來自動駕駛出租車不單要科技上達至安全,還需與社區溶合共存,Think global, act local。Waymo 大約佔有三藩市25%的收費車載市場,算是一個好開始,要把業務擴展至整個湾區,未來之路任重道遠。

Tuesday, 22 July 2025

遊輪假期

北美紀行 2

美國有全球最大的旅遊業Travel & leisure industry, 2024年收入達$2.9萬億元!遊輪渡假是其中一項,去年收入$247億美元,年增長6.2%。如此龐大的市場歸因於美國人都喜歡渡假。大部分有點錢的退休人士都會坐過遊輪,AAA的調查說今年美國有1千9百萬人表示想去遊輪渡假。

行業的競爭亦相當激烈,有68家遊輪公司在營運。其中三家上市的巨企及其2025年第一季的淨利潤率:
皇家加勒比 Royal Caribbean (RCL) 16.06%
嘉年華 Carnival Corporation (CCL) 9.72%
挪威 Norwegian Cruise Line (NCL) 9.06%
三家都是美國公司。

皇家加勒比的赚錢能力最強,而且收入增長強勁,2023財年疫後增長57%、2024年再升18.59% 達到$165億美元(全球收入)。其成功之道在於精準的營銷策略,令客人能接受其較高的服務價格。

皇家加勒比海國際遊輪現在巴哈馬擁有一個私人島 Perfect Day at CocoCay,還有在海地北區擁有一個私人半島Labadee,提供獨家的陽光海灘,水上和陸上的活動;美國遊行趨之若鶩,皇家加勒比的這一策略,成功吸引年青及一家大小前往,令遊輪旅行從老年人群擴展至中年家庭及青年市場。公司正在巴哈馬興建下一個私人渡假島Royal Beach Club Paradise Island,讓客人有更多更新的體驗。RCL 每季的業績公布可以視之為美國經濟的寒暑表,目前為止依然健康。

嘉年華遊輪(CCL) ,去年全球收入亦增長了15.8%達到$250億,市佔率約36%。嘉年華以較優惠的價錢吸納最多客戶,而皇家加勒比海用超级巨大船隻做更貴的生意,全球市佔率約24%。另外Norwegian 有14%。三家美國遊輪公司統領了世界75%的遊輪業。

美加通關

北美紀行 1

從多倫多飛去美國洛杉矶,寄了行李後,先做安檢,然後去美國櫃枱查美國簽証、拍照、打指模。入境美國的所有手續在加拿大登機前全部完成。飛到美國就是“國內到達”,不是“國際到達”。美加是如此的紧密!

美國在出入境口岸的不叫移民局,正式名稱為CBP US Customs and Border Protection. 美國與加拿大達成Preclearance预清關協議,讓客流及物流在進入對方境內先行清關,目的是提高通關效率。由2019年起,美國在加拿大多個國際機場設立了簽證檢查和提前纪錄入境美國。

加拿大方面今年正在美國紐約筹辦第一個陸路preclearance預清關,预計今年投入使用。

Woody Point

北美纪行 3


来到加拿大纽芬蘭的一個渔村,Woody Point,瑟縮於Bonne Bay內,全村人口在就只有244人。在夏季水光山色別有一番境至,有不少人前来登山,十月後天氣非常寒冷,没有遊客,餐馆都不開店。這裡有一個郵局,裡面有全村人的信箱,村民自行到郵局收信。

這裡只有一個企業,專門捕龍蝦和雪蟹,在碼頭的工廠處理後裝凍櫃送出去。捕捉是有很強的季節性,雪蟹的捕捉期在四月至七月,都有捕捉数量的配额限制;龍蝦是4月中至7月中。所以供應是季節性的,價格亦然。一般居民是不可以捕捉龍蝦和蟹的,只能钓釣鱼,但水産豐富他們都有好收穫。

居住在這裡的人45%是65歲以上的。在這裡長大的孩子都會出去多倫多、渥太華等大城市生活、退休後才回來。夏季來臨,年青一代就回來渡假看老人,郷愁不分中外。

Woody Point 雖然只是一個小漁村,卻被列入古蹟遺產地域,最老的房屋已有120歷史,老房子門外都有塊金山屬牌子說明房子的歷任主人。渔村座落於加拿大Gros Morne National Park裡,是來攀山、露營客的一個景點。這裡每年8月第三週舉辦作家節Writers Festival,慶祝一番。Woody Point 还有幾個藝術家駐紥,做陶瓷、玻璃、石頭等作品,以Woody Point 的特色出售。

更神奇的是這裡竟然來了一位中國雲南的姑娘,她在這裡工作,正在申請入籍。一個人遠走他鄉,那需要多大的勇氣。

在這苦寒之地,政府大力投入建設旅遊资源,並努力推廣。在這個國家公園區,政府還派出了不少協助旅客的工作人員,而他們又是喜愛大自然的傢伙。